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金融自主知识体系前沿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岭南堂举办。
在中国数字金融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座谈会上,多位专家围绕数字金融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框架、关键议题与方法路径开展了深入交流。与会学者探讨了学科体系建设、数据要素定价、理论与案例结合、金融外部性治理、方法论革新及服务实体经济等议题。
中山大学邰忠智副校长介绍,中山大学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海洋经济布局了新兴与交叉学科,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了多个产学研基地以促进成果转化。他强调岭南学院紧扣国家战略,建设数字经济专业硕士与本科专业并推出“金融学+计算机”双学士学位等项目,从而服务金融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他表示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学界需要加快中国特色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林建浩院长介绍,岭南学院面向国家需求推出了非全日制数字经济专业硕士与数字经济本科专业,并设立了“邹至庄班”(金融学+计算机),同时在深圳校区培养金融专业硕士与数字经济专业硕士(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他表示学院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与产学研各方深化合作,打造数字金融创新高地,并稳步推进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开幕式后,八场大会学术报告与三场业界专家报告相继展开,内容涵盖加密货币、课程教材自主知识体系、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等多个前沿话题。
其中,中国科学院汪寿阳院士在《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和大国博弈》的报告中,回顾了加密货币的演进历程,并指出稳定币在追求价格稳定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货币主权与金融稳定的挑战。中央财经大学李建军副校长则提出了《中国金融学》课程教材自主知识体系的“四梁八柱”构想,为中国金融学的教育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多位学者还就数字金融对企业二元创新、生产要素加成、会计政策选择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广东金融学院易行健校长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渐进式创新,但同时抑制了突破式创新,这一发现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业界专家报告环节,广州湾谷数字管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薄斌与左木莲安(广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管理中心刘小泉总经理分别介绍了数据空间赋能数字普惠金融及电商全域可视化数据与金融的可信融通实践,展示了数字金融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成效。
分组报告在岭南堂各会议室进行,覆盖了数字经济与政策设计、金融监管与系统性风险防控等多个主题。与会学者在分组环节进行了充分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国数字金融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凝聚了专家学者的智慧与共识,为未来的理论创新、实践探索与政策建议奠定了坚实基础。(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爱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