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晗旭)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又上新台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6.8万亿元。
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2020年开始,我们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共40家单位在三年试点期内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累计120.9亿元,比试点前三年增长126.5%,带动28个省市近700家单位开展省级赋权试点。”邱勇介绍道。此外,2022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带动17个省市开展改革实践,探索更加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这些试点形成的经验做法,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推动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比如,西安交通大学与241家龙头企业共同组建研究院,形成了大学‘出团队、出设备、出场地、出保障’,企业‘出题、出资’,并且作为成果的‘阅卷人’全程参与的模式,累计联合开展2500多项难题攻关,培养2000多名工程硕博士。”邱勇说道。
协同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近年来,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健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据悉,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3家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及高校院所自建的1084家技术转移机构,高校和企业共建的19000多家研发与转化平台,1.6万家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共同形成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技术经理人也作为新职业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目前江苏、上海等省市从业者均达到万人规模。
加快布局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支持各部门各地方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平台。例如,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与创新创业、投融资机构合作,形成了覆盖试验验证、市场对接等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网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邱勇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