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十四五”时期 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十四五”时期 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9-30 09:27

  “十四五”时期——

  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作出了新贡献。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优化。”

  李国英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离不开水利投资保障。2022年至2024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破万亿元。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超过5.4万亿元,是“十三五”期间的1.6倍。

  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突出体现在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十四五”以来,我国战胜了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实现了大江大河重要堤防无一决口、2022年起各类水库无一垮坝;有效应对了长江、珠江等流域严重旱情,有力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和灌区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我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李国英说。

  治水助力环境更优生活更美

  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西辽河实现复流、海河流域水生态面貌得到根本改善……“十四五”以来,水利部着力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河湖面貌发生新变化,当前我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

  建设生命河湖,离不开深入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通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和生态补水等举措,近年来一批河流实现全线贯通,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恢复水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表示,水利部已支持地方实施122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打造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优质服务业体系,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

  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十四五”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速年均5.5%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成果从何而来?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通过协同推进重点行业领域节水行动,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等举措,202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7.7%和23.6%;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38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58,非常规水利用量达251亿立方米。

  在管好水资源方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水利部建立健全农业、工业、城镇三大领域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完成全国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基本建立国家用水定额体系。

  技术进步制度优化齐头并进

  水利事业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支撑。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十四五”以来,水利部门系统谋划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有效赋能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业务应用。

  以监测感知能力提升为例,水利部加快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大力提升对水利物理对象的透彻感知能力,为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监测防控和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构建运行提供动态实时信息支持。

  “十四五”时期,我国水利领域制度优化成效显著。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节约用水条例等颁布实施,120万名河湖长为守护河湖履职尽责,七大江河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全部建立,流域统一治理管理进一步强化。

  (据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魏弘毅)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