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向“新”而行 向“高”攀登
上海航空枢纽功能再上新台阶
“十四五”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由“基本建成”进入“全面建成”新阶段,全球排名稳居前三。众所周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排名全球第一,而在2024年,上海机场的航空货邮和旅客吞吐量分别排名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三。可以说,上海是全球极少数海空枢纽能力均处于“塔尖”的城市。
10月19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上,中国东航发布《全球客货运航网建设》、上海机场发布《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上海实践》等成果,将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能力再上新台阶。
航空超级枢纽链接全球
上海始终把航空业摆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突出位置,上海航空运输指标位居世界前列。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空港两场累计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62.79万架次、1亿人次、328.6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39%、8.04%、6.72%。
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表示,当前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迎来了能级提升的关键时期。上海将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以科技赋能,通过持续提升枢纽能级、携手搭建空中桥梁、打造服务新体验、加快数字绿色转型等举措,推动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开放合作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行至第5届,中国东航和上海机场集团既是论坛承办方,也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主力军,双方同题共答、携手并进,推动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航空枢纽,东航成为国际(地区)通航点最多的国内航空公司。
中国东航董事长王志清表示,民航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空间的“连接”、技术的“链接”、产业的“对接”,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以科技赋能行业发展,以开放合作共筑美好未来。
上海机场集团总裁周浩说:“上海机场在行业新周期中,枢纽规模和中转功能双双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下一个五年,上海机场将进一步强化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高水平建设浦东机场四期工程,着力推动新技术与机场业务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成果助力未来
“创新领航 智链未来——科技赋能全球航空新格局”是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的主题,论坛上发布的成果充分诠释了主题的深刻内涵。
——中国东航发布《全球客货运航网建设》成果。在航网建设上,中国东航自2024年以来新开23条中远程国际航线,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1个、通航点36个,待今年年底首开上海—新西兰—阿根廷航线后,东航将成为我国境内通航六大洲、国际通航点第一的航空公司。在提升枢纽中转功能方面,中国东航2024年在浦东机场完成国际中转旅客835.8万人次,占机场总量的80.9%;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479.5万人次,同比增长26.8%,成为推动浦东枢纽国际中转量快速增长的关键力量。
中国东航副总经理万庆朝表示,东航注重创新协作,通过设立虹桥枢纽空铁联运中心、异地城市航站楼,构建长三角空地一体化出行网络。
——上海机场发布《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上海实践》。这一品牌兼具枢纽定位和上海特色,聚焦“产品+服务+效率”综合转型升级,形成“三客三货”六大产品和“四适四易”八大服务,实现“国内+国际”“空空+空地”“浦东+虹桥”“客运+货运”全业务类型、全服务链条中转能级提升。
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赵海波说:“我们将持续提升旅客体验度、舒适度、满意度,全力打造世界级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上海市科委、上海机场、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发布《可持续航空燃油关键技术与中试验证项目》。该项目通过“油脂无氢定向转化”技术,突破传统提炼工艺氢耗高、成本大的瓶颈,研发出高收率、低成本、低冰点、可全掺混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技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创新技术支撑。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中国民用机场协会2025中国运输机场发展指数》。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小丽表示,《指数》以量化评估方式,全景展现中国机场发展态势。2025中国运输机场发展指数总分为113.40,较2019年基期提升13.4%,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中国运输机场在安全、通达、便捷、服务、绿色、贡献六大维度均实现全面提升,并呈现数智化转型全面提速、绿色化发展系统推进、协同化格局深化拓展三大特征。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表示,从中国民航的实践来看,数链智能绿色将让民航发展更具协同性、穿透力和可持续性。民航业要谋划和紧盯智慧民航建设、低空经济、可持续航空燃料三个民航领域新质生产力赛道,从生产力布局上加快推动行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
航空业融合商旅文体展
当前,“航空+商旅文体展”构建起“立体服务新生态”。在论坛的圆桌环节,来自上海机场、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中体产业集团、上海博物馆协会、上海久事集团等单位的嘉宾,以“翱翔长三角,融合新未来:‘航空+商旅文体展’新业态驱动航运中心建设”为主题,共同探讨业态创新实践,为“航空+”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而在会场外,论坛还设置了数字智能与航空文旅融合互动展示环节,中国东航与上海机场联合呈现“航空+文旅”创新成果——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示科技赋能出行的最新实践。中国东航展示了“空中丝路”航线网络的数字化可视图景,并发布“数字人—多智能体”建设成果,包括数字客服“东东”和实体机器人“小东”等系列数字人,生动展现AI与航空服务的深度融合。
论坛期间,中国东航还向全球旅客推出与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上海久事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东航“China Pass卡”。该卡整合多重专属权益体系,航空服务方面包含东航机票满减优惠券、机上Wi-Fi体验权益、“空港通”便捷服务及浦东过境旅客免费半日游等特色项目。中国东航将通过全球营销网点向入境旅客发放“China Pass卡”,未来卡片的权益将扩展到全国的景点、酒店、商圈等应用场景,打造入境消费生态圈。
上海机场集团党委副书记陈雪强表示,上海推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既要看规模和运量,也要看服务品质提升。今年是上海机场的服务品质提升年,浦东机场的国际、港澳台出发候机区设置了睡眠舱,还为旅客打造了免费淋浴房,航站楼内多了不少集中休息区;浦东和虹桥机场的酒店联盟推出了丰富产品让旅客放心选住,升级商业和配套便利服务让旅客在机场“好来、好玩、好购”;还有“免费上海半日游”产品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上海机场打造成为全球旅客中转出行的首选地。(本报记者 王辰阳 狄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