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能源绿色转型不仅关乎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也关系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在该过程中,通过能源供给改善来缓解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困境,并以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促进社会公平与生态协调发展,成为了能源绿色转型的应有之义。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徐盈之教授所著的《能源减贫与我国包容性绿色发展》,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共赢为立足点,结合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背景,系统探讨能源转型推动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议。面对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深层变革,该书为我国在“双碳”目标下推动能源包容性绿色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框架与可行的政策参考,对实现“人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的美好愿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总体而言,该书有如下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
一是深入评估和探讨能源在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在效应。该书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将减轻能源贫困与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治理相结合,系统分析了能源贫困的经济环境效应与空间分布特征,并据此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彰显了理论研究的政策前瞻性。
二是以独特视角考量能源贫困对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影响。能源减贫不仅是推动包容性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也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该书创新性地以“双重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为分析框架,结合定量方法,系统考察了二者在能源减贫与包容性绿色发展关系中的动态调节作用,并将非正式的社会期望纳入考量,增强了研究的现实解释力,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深刻见解。
三是系统构建了能源减贫实现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该书在借鉴中国能源减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和合作机制四个维度,提出了立体化、综合性的制度设计,并纳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视角,统筹考量环境政策、社会公众参与、能源规划布局以及企业行为等多重因素,为实现包容性绿色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实施方案。
《能源减贫与我国包容性绿色发展》是一部兼具理论创新与现实关怀的学术力作。这本书以扎实的研究基础、严密的逻辑体系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为我国在“双碳”目标下探索能源转型与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互动机制提供了系统化框架。该书论述严谨、逻辑清晰、视野宏阔,是研究我国能源政策、减贫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成果,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文传浩系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