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离开播还有2个小时,吴海和他的伙伴们已经来到了直播室。他们一边熟悉着白天排练的舞蹈动作,一边商量着待会儿直播中的各种细节。工作人员则忙着调试灯光、音响、摄像等各种设备。
晚上8点,直播开始,七道身影如流光般绽放在舞台中央。舞者的身姿划破空气,摄像机如猎鹰般捕捉着每个腾跃的瞬间,推拉摇移间将舞者的张力凝固成动态画卷。监视器前,导演的指令如交响乐指挥棒,在观众弹幕的浪潮中精准调度着光影与节奏。
当七人同频的舞蹈在直播间里织就视觉盛宴,团播的魅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所谓团播(团体直播),是指多人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直播形式。当个体的才艺在群体中碰撞出火花,当传统直播的“单打独斗”升级为“团队作战”,这种新兴的直播形式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着观众的审美体验。近两年,团播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成为直播行业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
从“单打独斗”到“群像狂欢”
团播用网状互动重塑观众沉浸感
观众喜欢看团播,并非单一原因驱动,而是多种审美、情感和社交需求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直播活动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个小时,往往需要持续的内容输出才能留住观众。一个人的精力、才艺是有限的,单人直播时间稍微长一些,便可能出现冷场。此外,每天观看同一个人直播,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一个团播团队通常由多个拥有不同性格、才艺和表演技巧的成员组成。一场团播,即使唱同一首歌、跳同一支舞,不同成员的表现也会不同。有人喜欢A的幽默,有人喜欢B的歌声,有人喜欢C的颜值,团播可确保在同一场直播中,能尽可能多地覆盖不同粉丝的偏好,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同时,进行团播时,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接话、抛梗、补台,从而保证直播的节奏和趣味性不断档。
众所周知,观众观看网络直播,不仅为看内容,更希望通过留言、点赞等方式与主播互动。单人直播的互动是点对点的(主播对观众),而团播的互动是网状的(成员之间,及成员与观众)。这种多向互动会创造出比单人直播更丰富、更不可预测的“化学反应”,从而为观众提供更强的沉浸感、娱乐性。
吴海介绍,他们团队直播时,成员之间除了合作表演舞蹈,还会互相开玩笑、吐槽甚至“互怼”,这些都是自然发生的,不会提前策划安排,而这些表演中的“小插曲”观众都很爱看。“之所以喜欢看团播,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搞笑或温馨的场面。”一位观众这样描述团播的“魅力”。
从“流量狂欢”到“内容升级”
团播用专业主义推动直播生态优化
直播内容日益多样且质量不断提升,也是团播吸引观众的因素之一。团播直播间里,除了常见的现代歌舞表演,国潮、古风、二次元等不同风格的内容应有尽有,丝滑变装、高级运镜、炫彩舞美,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所言,这些直播间里的内容较之前具有更高的艺术水准、文化厚度与知识密度,反映了直播行业“内容向好、主播向上、行业向新”的高质量发展特征。
团播内容走向精品化,源于团播行业的专业化、职业化。芦林是位于湖南长沙的一家直播机构的联合创始人。据他介绍,一个成熟的团播团队,前台通常需要5~7个主播,幕后则需要搭配1.5倍人数的主持人、运镜师、灯光师、运营人员,还需要妆造、舞蹈、服装等业务部门提供支持。
团播内容的策划、团播活动的组织开展也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梦华录是一个古风舞蹈团播团队。“古风不能止于装扮,更要有故事、有细节、有传承。”梦华录团队负责人庄成介绍,为了在团播中“还原历史质感,传递文化温度”,他们将《东京梦华录》等书籍列为团队成员必读书目,并从中寻找创意和灵感,同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请来专业院团的老师对团队主播进行培训,详细讲解每个舞蹈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要求主播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符合角色设定。
此外,团播从业者多是各行业的专业人员。进入团播领域不到2年的芦林,是一个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电视人,曾参与制作《我是歌手》《创造101》等爆款综艺节目。27岁的吴海已有13年舞龄,还是国家体育总局CSDA认证的街舞教练。此外,越来越多的国有文艺院团也开始加入团播赛道,如中央歌剧院、陕西歌舞团、吉林歌舞团等院团都组建了团播团队,这些专业院团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团播的内容品质和文化内涵。
从“踩红线”到“立标杆”
团播行业完成自我净化与升级
在行业整体迈向规范化的同时,也出现个别团播团队及主播为了流量“搏出位”“踩红线”的情况。
为规范直播行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制定《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作为平台方的抖音日前也清退了54家涉嫌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诈骗、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等违规行为的公会,处罚公示了194家涉及存在不良经营行为的公会。
与此同时,行业层面也在树立优质内容规范。今年9月,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司指导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三亚市与抖音直播共同发起“优质团播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扶持举措,在2025年底前培育超过100个符合行业标准、具备内容特色的优质团播,构建多垂类、多场景、多地区的团播矩阵,形成示范效应。该计划聚焦四大扶持方向:推动舞台专业化升级,打造精品化视听体验;鼓励综艺互动、剧情主题等内容创新,支持虚拟直播等新技术应用;促进非遗元素融入,实现文化活态传播;结合文旅资源,打造“团播+文旅”融合模式。
随着各方的共同发力,团播行业不仅将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的内容,也将成为就业的蓄水池,为传统影视行业转型提供软着陆的空间。(赵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