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5年10月20日到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此,光明网采访业内权威专家,推出系列解读稿件,邀请专家围绕“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核心内容展开系统阐释、结合实践案例答疑解惑,为读者精准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背后的发展逻辑与实践路径。
光明网讯(记者 刘晗旭)当中国14.1亿人口的人均GDP历史性跨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门槛,这一成就将如何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在人口总量达峰、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国又将如何通过创新驱动与区域协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近日,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名誉院长胡鞍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围绕“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总量稳坐第一 人均迈入新阶
胡鞍钢指出,“十四五”最具标志性的成就之一,是中国人均GDP稳步迈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底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购买力平价(PPP)权威数据,按2021年国际元计算,2024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23846国际元,也高于OECD国家底线国墨西哥人均GDP(22033国际元)。“这就为2035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奠定了更高基础。”
从国际比较看,胡鞍钢分析:“OECD国家总人口为13.9亿人,由38个国家组成。中国人口14.1亿人,由31个省市自治区组成。当中国人均GDP达到OECD国家人均水平底线,就意味着世界将出现一个超大规模人口的中等发达国家,必然根本改变世界收入分配格局。”若按经济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2021年国际元口径,中国已经于2016年超过美国,到2024年中国GDP已经达到33.6万亿国际元,占世界比重为19.4%,已相当于美国占世界比重(14.8%)的1.31倍。“在此基础上预测,到2030年中国GDP将达到45.3万亿国际元,占世界总量比重将提高至22.3%左右。中国GDP总量居世界第一的地位更加巩固。”胡鞍钢表示,“对此世界经济史专家安格斯·麦迪森早就做出了这一伟大预言。”
从要素投入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转型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胡鞍钢列举了一组关键数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已上升至世界第10位,较2013年上升了25位,也超过了德国。”胡鞍钢认为,中国正处在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可视为三个“前所未有”:一是人力、物力投入之高历史前所未有,二是产出之高前所未有,三是科技成果全面惠及社会程度前所未有。仅以5G技术为例,中国的用户数超过全球用户数的一半,远超中国人口占世界不足1/5的比重,不仅实现了通信成本的大幅度持续下降,而且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国际竞争力。
差异化发展下的区域协调新路径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面对国内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胡鞍钢指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因此要鼓励各地区根据自己的省情及发展水平制定务实稳健的发展目标。”他进一步分析:“许多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可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国内追赶效应。”尽管2024年甘肃省人均GDP居全国后列,但经济增速居全国首位,也充分展现了后发地区的增长潜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具有世界独特的两大追赶效应:一是在国际上加速追赶发达国家,二是在国内中加速追赶发达地区,因此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可行的。
城镇化进程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2024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7%,中国城镇总人口达到9.4亿人,已相当于OECD国家城镇总人口(11.4亿人)的82.4%。”胡鞍钢指出,“‘十四五’时期新增城镇人口将超过5000万人,预计‘十五五’时期还将再增加500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将突破10亿人,成为世界超大规模的城镇化。”到2030年城镇化率也将提高至71%左右,接近于意大利(2024年为72%),形成城乡“七三开”新格局,成为世界最大中等发达国家的重大标志之一。
人口结构转型中的质量提升战略
“中国总人口已于2021年达峰并持续缓慢减少,始终面临‘一老一小’结构性长期挑战。”胡鞍钢表示,“这一新的人口国情变化就需要转向大力提升人口质量。”在健康领域,中国已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9岁,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0岁左右,将提前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胡鞍钢指出,除了人均预期寿命之外,更需要关注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即不再受疾病困扰的生存年限,这就需要强化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
胡鞍钢认为,人口质量的不断提升将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支撑。“特别是通过持续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让每个个体都能全面发展,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社会贡献。”他对年轻人寄予厚望,“年轻人正处在黄金年龄和黄金时代,大学阶段的专业素养积累、知识储备,都是典型的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人力资本的黄金投资。”他鼓励年轻人“写一部自己的‘与中国式现代化同行’,在工作岗位上从点滴贡献积累,无论是知识贡献、科技贡献还是创业贡献,都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意义重大。胡鞍钢总结道,“十四五”时期经济总量与人均发展水平的双突破,都为“十五五”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民生与制度基础;“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指明了方向;而区域协调、创新驱动、人口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将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发展潜力。随着“十五五”规划建议在全国及全社会落地实施,中国必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也为世界持续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注:本文在进行国际比较时,不同于国内机构(包括国家统计局)采用的人民币与美元现价汇率法,而是严格按照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2008国民账户体系》(中文版,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的明确要求,以及世界银行提供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数据进行专业化国际比较,包括中国与美国GDP、人均GDP比较。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GDP是指用购买力平价汇率换算为国际元的GDP。国际元的购买力与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相当。本文使用了世界银行数据库公布的2021年国际元口径。部分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