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武宁县交通运输局聚焦偏远山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以构建“县-乡-村”三级城乡公交网络为突破口,将公交服务延伸至村民家门口,用车轮转动起山村的幸福生活,让“出门有路、抬脚上车、便捷进城”从愿望变成现实。
山村河畔通公交,出行难题终破解
武宁县澧溪镇哨背村地处修河沿线,村民过去长期依靠渡船出行。随着渡口取消,该村及周边居住分散的村民面临出行难题。“去年我老伴儿突然发烧,想送她去澧溪镇卫生院,在村口等了两个小时都没等到车,最后找邻居借了三轮车才把老伴儿送去卫生院。”哨背村村民韩国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有些揪心。这样的出行困境,是不少沿河村民的共同经历。
为打破出行壁垒,武宁县交通运输局联合县长运公司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各村实地查看道路条件,入户询问出行需求,记录村民购物、就医、上学的高频时间点,形成翔实的“通车需求清单”。在线路规划中,优先解决需求集中区域的通行问题,确保“通一条线、暖一片心”。
2025年3月20日,哨背村至清江乡的公交线正式开通,韩国峰特意带着老伴儿坐首班车去清江乡走亲戚,“渡船停了后,去清江一趟得等顺风车、绕远路,折腾大半天,现在公交通了,打个瞌睡的功夫就到亲戚家,比以前坐船还更安全!”
专线护航求学路,学子暖心每一程
随着农村小学撤并,不少孩子要去几公里外的中心校上学,“接送难”成了家长们的烦心事。“孩子他爸在外地打工,我不会骑车,每天走路送孩子上学来回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家门口就能接送,省事又省心。”横路乡新溪村村民冷红宁提起学生专线,语气里满是感激。
武宁县交通运输局把护学服务作为民生大事,多次走访乡村小学、入户征求家长意见,摸清学生分布、上下学时间、途经路线等情况,最终规划出7条学生接送专线,实现“家门到校门”的无缝衔接。横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刘红梅说:“以前走路上学,冬天冻得手握不住笔,现在坐公交,车里还有暖气,到学校一点都不冷。”
为了让护学服务更贴心,县公交调度办还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季节变化提前或延后发车时间,遇上下雨天、节假日加开临时班次;驾驶员们也格外细心,每次都等孩子们坐稳、系好安全带后才发车。这条“护学专线”,成了孩子们求学路上的“安全伞”。
客货邮融合赋能,乡村致富路畅通
“之前山里的茶叶采摘下来经常因为存放时间长卖不上好价。现在早上采的明前茶,中午就能送到县城,茶叶新鲜好卖,收入也变多了。”东林乡下车村村民徐春山笑着说。以前因为交通不便,山里的农产品“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现在公交车成了连接城乡的“致富桥”。
2025年,武宁县交通运输局在保障出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公交服务功能。一方面推进线路向更偏远的村组延伸,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便捷出行服务;另一方面探索“客货邮”融合模式,鼓励公交车辆在不影响乘客出行的前提下,搭载村民的农产品、快递包裹,解决山区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如今,41辆新能源公交车,49条城乡公交路线,每天运送乘客达3500余人次。这些车辆不仅载着村民进城办事、求医购物,还拉着农资、特产下乡进村。从“出行靠走”到“抬脚上车”,从“护学发愁”到“专线护航”,从“特产难卖”到“物流畅通”,武宁县的城乡公交车,正用稳稳的车轮,载着山区群众驶向更便捷、更红火的生活。(黄希波)
